2015年,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一份《城市競爭力藍皮書》上,深圳首次超越香港,躍居綜合經濟競爭力榜首。加上正在深入推進自貿區建設的上海,“香港還剩多少優勢”正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。盡管如此,香港仍有一些優勢是難以被超越的。
一、地理位置優越:四小時航程覆蓋亞洲主要城市
香港的地理位置特殊,往北可以進入中國內地,往南可以深入東南亞市場,亞洲主要商業城市都在香港的四小時航程內。
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就曾表示,在香港開設生產研發中心,除了可以憑借香港優越的地理位置,把同仁堂產品輻射東南亞地區,更可以利用中國香港與西方國家,特別是英聯邦國家在醫藥管理制度方面的共通之處,讓同仁堂產品以“香港制造”的名義,曲線進軍全球市場。
二、國際化城市:法制、高度自治
香港法制、融資環境完備,且高度自治。香港投資推廣署署長告訴記者,總體而言,香港的營商環境并沒有變化,“企業在港投資不是終點,而是個連接點,將香港作為橋梁,走進內地或者走向世界。”
可資佐證是企業投資數量。賈沛年介紹,2014年,通過香港投資推廣署前往香港投資的企業數量達到355家,其中內地企業75家,兩個數字都創下了歷史新高,“沒聽說與我們合作的企業有意改變商業計劃,我估計今年的數量會更高。”
三、國際金融中心:港交所
港交所是不少內地企業的上市平臺。在香港有業務的認可金融機構達198家,代表辦事處60家;全球100家大型的銀行之中超過70家在香港有業務。根據香港投資推廣署的數據,截至2015年2月底,在香港上市的上海企業有97家(例如上海實業、上海電氣集團等),市值超過1.09萬億港元。
上海小南國餐飲有限公司副總裁說,“香港對小南國來說,起到了融資平臺的作用,幫我們渡過難關,這里是一個開放的資本市場。”小南國2012年6月在香港上市。
四、稅務環境全球第四:低稅率,稅種少
根據世界銀行的賦稅報告,中國香港的稅務環境排名全球第四,僅次于卡塔爾、阿聯酋和沙特阿拉伯。
畢馬威香港稅務主管說,香港是一個低稅率的地區,且稅種少,只對來源于香港的利潤征收所得稅,采用屬地原則,不征收資本利得稅和流轉稅,股息免稅。他舉例,內地企業所得稅是25%,香港是16.5%,香港不征收增值稅、營業稅和消費稅,除了煙草等少量貨物,香港對入境貨物都不征收關稅。
此外,內地投資者通過在香港的持股公司在進行海外投資時,可以降低稅務成本,從香港的持股公司將利潤匯回內地沒有預提所得稅,或者從海外將利潤匯至香港公司也沒有預提所得稅。
“企業在選擇投資目的地時,會注意到稅收制度,是否有優惠政策,但對香港來說,靠稅收因素吸引投資者的只占到很小一部分,”他告訴記者,很多企業之所以來香港投資是因為香港本身自由的金融市場,而不單單是低稅率。
所以,也許香港的挺多方面都逐漸被內地城市所超越,但香港能夠遙遙領先發展至今,那自然是有它的優勢所在,是別人很難超越和替代的!別怕來香港難發展,有才就什么都不怕!
香港專才移民條件:
一、年齡在26-50歲;
二、有本科學士學位